本文总阅读量

『启』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也是写这篇文章的一个缘由。已经在新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下度过了半年有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也将持续这种生活,那么我有理由也应该对这种境况做一番说明了了,说说它的由来说说它的前世。为避免叙述过于冗长,就从大学毕业开始说起吧。

首幕:初毕业 2017/7-2018/8

大学期间的我,修了两个专业,得到了工学学士学位和管理学学士学位。主业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我是基本混子但还能拿到奖学金那种,这个专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甚至闻所未闻,但读完这个名称多少也该知道是个工地狗,就是B站现在很火的那个大猛子的同行;副业是国际工程相关,专攻BIM方向,进班走的小伙伴关系🐶,能顺利毕业靠的自己能力,顺带一说还躺赢拿了一个该方向全国大赛一等奖,不过这个专业的名称对于大众更是迷惑不解,可还是能从它的名字中知道可能是个画图🐕,再不济也是个工地🐕,但事实是,BIM是当前国家新定的人才类型之一,且在未来的十年左右会大力发展。考研失败后的我 ,也加入到找工作大潮中,成为了学院最后一个找工作的人。

于是,在这种双光环“加持”下,我极其“顺利”的进入到了土建施工行业(其实是不进也得进,不论你是多么牛逼的学校,只要是土建专业本科毕业的,基本都是进土建施工行业),从校招进入到了中建八局天津公司(现在已经并组为华北公司了),稳稳地大央企,挺让人心安的,对吧?最开始的我也是这么以为的。刚毕业的我一心只想着赚钱,毕竟家境一般而且我当时毕业是真穷,于是我很主动的申请了去贵州的深山老林,因为在这里,刚毕业的我们在公司管吃管住一切全包的情况下能有个7000左右的月薪,纯收入哟,这可比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待遇高很多了。一心想去挣钱的我希望尽可能的实现自己去到贵州工作,在新人仪式上勇敢的介绍附带说了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其中之一就是BIM技术。这不巧了嘛,当时开仪式的会议室隔壁就是BIM工作室。在得知我专门学过BIM后,当晚就很多领导找我,想让我去到他们的项目,许诺说可以配备单独的BIM工作室,而我只想去贵州挣钱。

结果,当然是一个新人的想法在领导眼里仅仅只是想法,他们想要的是为自己项目的发展和后续的人才梯度做准备,不幸的我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去到贵州,而是稳稳的留在了天津的A项目吧(这里还是不说项目名了)。

A项目坐落在天津汉沽一个方圆几公里了无人烟的地方,时常海鸟飞过,呀呀几声鸣叫,又不见一丝痕迹,甚是孤凉。如果你想买什么,想吃什么,想看什么,只要你所想的,很不约而同的,都没有,附近只有的就是海水、泥土和晚上呼呼作响能把房顶掀掉的海风,于是我们的住宿楼顶层是不住人的。

老员工与新员工一并算上,为了凑人数,我们把食堂大叔和门卫大哥一起加上吧,一共不到十个人。当然,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小破烂项目,这个项目合同额接近5亿,我们的驻地也有好几个足球场大。留下来以后,我发现我居然是这里的第一位BIM工作室人员,工作室随便我用,反正工作室空空如也,只有厚厚一层积灰的桌椅,当然回过头来一想想,一共就这么几个人,似乎也说得通了。

就这样有些不解疑惑的开始了真正的工作,才发现似乎又不需要工作,这里一切都是在等待什么,是各种程序的结果还是资金的到位,刚进入岗位的我自然是不得而知。

不到一个月,某天项目上就大包小包的收拾行李去到了另一个天津民航大学的项目B。这里比A的地理位置好了很多,基本上你所需要的附近都有。繁华热闹,人进人出,唯独工地干活冷冷清清,毫无生气。

由于入职定位的“偏差”,我这么称为“偏差”是因为还是由于前面那个BIM技能,在分配新员工岗位的时候,常规职位没有我的位置,我就被不经意间独立了出来,没人觉得不合适,也没人察觉到异样。我想加入到其中一个岗位,但他们觉得不需要,告知我后面有的是需要我的地方。于是为了不让我闲着,允许我跟着他们一起学习并正式的也给我指派了一个任务,只不过这个任务在当时那个环境多少有些不那么适宜,我被指派为了一名【讲师】。我所负责的任务则是在晚饭过后对项目的人进行BIM授课(晚饭过后进行教学,996的互联网快拍掌,和你们一起加班的还有工地狗)。当时项目的领导根本就不理解这新东西是一个领域一个思想,他们简单的把这个当成了只是一种画图和软件技能。你怎么想,我怎么教,我已经有躺平的心态了,不争辩不抗诉。

由于我所负责工作内容的特殊时间安排,当同事六点早起守工地的时候,我可以睡到八点再起来找吃的;当同时熬夜到凌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我在办公室吃零食学新技术。从旁人看来我似乎是挺轻松的,事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但除此之外我的内心还是有了想法。对工地的生活不习惯。这里没有高新技术,没有新生事物,没有探索,有的只是做资料,普遍的得过且过的一天,麻木,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当然我不是说我)和现场同事缺乏尊重的对着的中年大叔大妈吆喝还有酒文化。这样的想法在心底扎根,然后慢慢生长,扎根。

翻过年关,被调动的人员中再次有我,这实在让人很难说我不是一个幸运的人。这次调动的项目是在河南太行山下的项目C。荒凉不会缺席,只会变个模样。我从村里来,再到村里去。背靠太行山,面对土与石。

来到这里的时间正是阳春三月,可温暖还未到来,寒冷还在肆虐。有点想留着这里,因为这里收入增加了;挺想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我有些融入不下(河南方言导致我每天都听不懂村民在说什么)。最终还是留下了。在这里我也开始负责更多的工作,从心底来说是有一丝开心的,自己是被需要的。好景并未持续多久,勾心斗角的普遍性注定这里可能也是它的栖息地。我从未想到我会被人针对,但,确实发生了。不喜欢软弱,我也有过几次奋起反抗,可赢了似乎也没啥意义。只是之前对“工地不习惯”这颗种子现在开始发芽了。另一件事成立这颗种子的肥料,让其生长的更为迅速了。项目领导层的抠门,导致每天的伙食极其差,接连的面食和食量不足不断刺激我。我是一个爱吃的人,吃不饱对于我是一个暴击。

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我萌发了离开这里的想法。想法会促成行动,通过朋友的牵线,我去到了他们的公司面试,也顺利的通过了。至于为什么要去他们公司,因为在中建号码子公司中,他们公司是排名一直是最靠前的,我当时的想法:第一肯定和这不一样,待遇好,每天吃的也超级棒,我觉得我一定能做下去。

转正答辩结果下发的当天,我提交了离职申请和局内人事调动申请书,且已经有接受方的签字。挽留肯定是与挽留的,如果连挽留都没有,那也是挺悲惨的。当时同室办公的同事也觉得我此举十分冲动,几个领导极其诧异,画着大饼挽留这:【按你的实力,过几年成总工不成问题的】【现在这里空着的BIM工作室主任等你工作经历达到提拔年限了就是你来负责了】。这一大堆饼扑面而来,稍微有点脑子不清醒的可能就留在这里了。这里顺带解释一下:1. 在很多央企国企,员工的见习期为一年,而且是需要转正答辩才能允许通过。2. 很多大国企,子公司之间正式A类员工可以局内调动,但是得同时接收方和调出方签字。

戏剧的一段告一段落。这一幕戏没有高潮迭起的剧情,通篇的平抒直诉。在后来的消息得知中,当时觉得我冲动的同事,在接下来半年内接二连三的离开了这家公司。而我待过的这ABC三个项目,AC项目最后项目废弃,B项目在原计划2018年完成实际2022年初完成。

我也许是把扫把星,去哪哪霉运,这似乎在后面的剧情也验证了。

贰幕:第一次跳槽,局内调动失败 2018/9-2018/12

离开旧地,踏入新池。

最终我也没有完成局内调动的手续,仅以成熟人才的身份加入到了新的公司,但我又不是一个合格的成熟人才,因为不满足工作经历满两年。这一切的原因是原公司不签字,不签字的原因我至今也不得而知。

新池旧地必有差距,此乃广纳贤士之理。收入的提高,完善的制度,无不体现着优等生的光辉。但遗传基因不骗人,兄弟公司,出自一母,本性共通。

新公司从新项目开始。从投标开始,加入到项目D。彼时的我内心还是兴奋的,心里计划着自己可算要脚踏实地的工作了。秉承着努力的工作,在为了一个效果图通宵了一个晚上居然没有任何怨言;在连续的无休无眠也没表现出不满。也许我的本质里其实也有着卷王的潜力。

人认识的越来越多,工作也越发熟练,一切都展现着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变故就夹藏在美好的缝隙中。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我感觉身体越发没有气力;连续的整个项目组工作开展不顺利和乱七八糟的不符合常理的工作安排,让我越发的厌倦这个项目,因为这种现象和我在原公司并无二致。

仅仅工作三个月后,我再次提出了离职,准备完完全全的离开施工回到成都发展。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从小抚养我长大的奶奶,脑梗了,我觉得我应该在离他们更近的地方,就算突发意外,我也能不留遗憾。

这一幕是短剧。剧情很短,是第一幕的升华,从内部的跳动让我勇敢的跳进了新的世界。在后来消息中得知,项目D在我离职后五个月,项目失败了,公司退出。扫把星的威力挺强的。

叁幕:加入互联网行业,做自己的兴趣 2018/12-2021.6

回到成都,离职后的我能做什么呢?在当时,七大姑八大姨指指点点,认为我放弃了一个稳定的工作愚蠢至极,他们不懂我想要什么。可我的家人都支持我,谢谢他们,他们不懂我要啥但懂我是理智的。

离职后的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在离职前我已想好了。我想加入到互联网行业,我觉得自己还是做自己热爱的会有趣,人生短短几十年,愉悦自己。我的热爱有迹可循,在高中时我已学了些编程且帮朋友做了些小工具。

怎么加入呢,莫名自信的我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能够加入到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事实拍醒了我,并不是这样的,公司只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于是穷途末路的我,选择了去一家培训机构学习,学习时间四个月,找工作时间预计两个月。在当时的自己有一笔存款,足够我度过这段缓冲期。

培训学习,有趣但并无压力。知识体系庞大但难度不高,有一定基础的我自然可以轻松度过,但是对于毫无基础的人来说还是复杂在所难免。我想要的只是他们出具的一份离职证明以备应聘工作。

第一份工作七天。入职之处并无异常,入职之后危机重重。公司涉及灰色是业务。身家性命要紧,赶紧撤离。

第二份工作三个月。一切都很好,唯独出差。长期的出差有悖于我长期驻留成都的想法。尽管工作的很顺畅,我还是离开了。

第三方工作近两年,至上岸结束。存储行业,一个全新的内容,在我未入行前,从未了解到该业务。只要是业务就有逻辑可循,这也是我热爱这个行业的原因,因此短期内我遍上手并熟练,代码是冰冷的,可不会骗人。重复的工作也是无聊的。上下班的通勤让人身心俱疲,成都的高房价让人无力承担。虽然没有之前在施工单位工作的不适感,但是新的烦恼再次向我走来。而这些烦恼我一时还无法解开。

承蒙上天眷顾,幸运的事扑向了我,我有了另一半👩‍❤️‍👨。一开始的我们憧憬着在成都买房,我们也在为此努力着,争取提高收入实现这一切。但结局是我们有了更好的方式,离开了成都。

这一幕是挺长的,和第一幕一样平淡,但相比来说氛围更为欢快,还有段无法替代的美好的插曲。如果为这一段做一个收官,也是令人满意的,在离开这个行业之际,我也证明了自己实力,以一份年合计28W的offer结尾。

尾幕:进体制 2021/6

进体制我是没有想过,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收入不足以生存,事实是我错了。

进体制想法是由我的妻子提出。现在回头来看,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方式,但前期并不顺利。她在再三考虑之下对我说出这个想法,理由是她怕我不喜欢进入到体制内。我不是不喜欢,只是错误估计了收入。

这个计划原本周期给定的是两到三年。我觉得计划太长,也擅长于考试,但更是幸运的(就复习了几天,且蒙的全队,谁看了不说是幸运儿)。于是计划提前,2021年完成了计划。接下来的计划则是陪伴她实现上岸。

正是计划的完美实现,后续的计划也接连提前。2021年我们完成了领证、买房的大事,至此生活的基本兜底已经有保障。

进体制的生活相比与互联网生活更为舒畅。十分钟的自行车通勤,工作的完成满意度,以及天天回家的幸福感无不让人满足。我喜欢现在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私人时间。

尾幕犹如昙花,白驹过隙,节奏轻快。似乎收尾的太过仓促,可生活是这么演绎。

四年多的生活大剧已一一回顾。经历了公司的变迁,行业的变动,从为生计发愁到勇敢做自己所爱,该经历的也经历了。我也从一个稚嫩的少年变成一个肩负家庭的丈夫。年少的梦想也基本实现,做一个普通的人,不抛弃好奇的心,名利不值得,未知甘献身。生活在朝着希望迈进。

新的一部戏从现在『启』。

精彩还在后面,至于什么样的精彩,我也在拭目以待。



2017–2023 ZyTomorrow
本站总访问量